English

历史赋予考古学者光荣使命

1999-12-24 来源:光明日报 张文彬 我有话说

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中国考古学,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由于西方近代学术思想和考古学重要成果的传播,在民主与科学思潮的推动之下诞生的。新中国成立之后,考古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

人类起源、早期人类及其文化演进历程的探讨,获得重要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建立以来,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地点60余处,不同时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地点近千处,石制品总计10万件以上。这些人类化石地点和旧石器时代遗址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尤其是云南元谋猿人的发现,证实早期人类在中国大陆活动比北京人提前了百万年以上。此外,在中国境内还存在过距今8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化石,6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化石,200万年至五六十万年前的人类近亲巨猿化石,由此可以推测,在中华古老大地上可能经历过从猿到人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国境内很可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史前考古学文化类型与编年的建立,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约有七、八千处,经过正式发掘的也在几百处以上。经过科学整理和采用碳十四等方法测定年代的这些发掘资料,使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都有了比较确切的年代框架,从而建立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序列,为研究史前文化相关关系及其发展,进而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考古学的实践和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大量考古学研究的成果充分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主要是中国本土历史与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外来说”、“西来说”、“北来说”是毫无根据的。在黄河流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以及老官台文化、北辛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已经出现了器形比较单调的陶器、细石器和相当发达的谷物农业,所以有理由认为黄河流域可能已成为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地之一。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除了有与磁山文化陶器相似的褐色陶器外,更有丰富的稻谷遗存,显然,长江流域是稻作农业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它们为解决中国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的起源问题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此后经过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漫长的发展阶段,随着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定居村落的扩大,社会两极分化的出现,一个新的时代逐渐来临。如在中原已经出现了大型聚落群遗址、城堡以及青铜器;红山文化中已出现祭坛、塑像群和大型积石冢,并有玉猪龙等成套玉器;浙江良渚文化已有大型贵族墓地,并有大型玉琮、玉璧随葬,反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正经历着一场新的革命和质的转变,其文化内涵也充分表现出中国文明的多元性和统一性。所有这一切,也都表明中华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连续性的特点。

夏商周三代考古取得全面进展,令人振奋。结合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研究夏、商、周三代历史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学重大学术课题之一。本世纪初,经过王国维、罗振玉等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证实《史记·殷本纪》的基本可信。自1928年起至今在殷墟70年的科学发掘,已确认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国都所在。50年代初,在河南郑州发现了郑州商城和二里冈商代文化遗址,此后在80年代初,发现了偃师商城,接着在90年代又发现了郑州小双桥商代城址。对这三处城址的性质及其文化内涵,学术界虽有不同意见,但都一致肯定它们是商代早期都城,同属早商文化。夏文化的研究是在对商文化和早商文化的研究基础上展开的。由于对早商文化的深刻了解,对夏文化的认识经过20年来的深入探索和研究,目前已趋于一致,即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文化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说明这里曾为夏都。夏文化研究取得的新收获是中国历史考古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秦汉及其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在这五十年间有许多重要发现,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古史的认识。如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的发掘,以其宏伟气魄和精湛技艺,震惊了海内外。对历代帝王陵墓的调查、勘察和研究,始终是我国考古学者和科研机构的一个重点课题。目前经考古勘察、发掘过的历代墓葬约达20万座左右。西汉诸侯王陵的发掘,再现了汉代贵族社会生活状况。对西晋皇陵、北魏帝陵及各历史时期帝王陵墓的位置和各等级墓葬形制嬗变都已经获得比较清楚的认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学者和科学研究机构对都城考古同样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给予密切关注并进行了有计划的勘察发掘。其中比较重要的都城考古有咸阳、长安、洛阳三大秦汉都城;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北齐邺南城;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址、扬州城址;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辽中京、金中都和元大都等,都取得巨大收获。在少数民族考古方面,也有许多重要发现。如辽宁桓仁、集安高句丽城址和壁画墓、积石墓的勘察发掘,吉林敦化渤海国墓地贞惠公主及和龙县渤海贞孝公主墓、黑龙江宁安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勘察发掘,出土的历史文物证实,高句丽、渤海国曾是汉魏、隋唐时期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同中央政府有着极密切的关系。50年代对西藏自治区穷结县藏王墓的勘察表明,藏王墓地选择、墓碑形制都仿效唐制,说明吐蕃时期大量输入唐文化的事实。

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这是激励我们整个民族再创文明辉煌的动力和源泉。对中国考古事业来说,在老一辈考古学家已有工作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发扬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学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处理考古发现新资料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历史信息,加强考古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从而展现出历史中国的方方面面,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时代赋予中国考古学者的历史使命,也是老一辈考古学家毕生从事中国考古事业的理想和愿望。

(作者系国家文物局局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